生涯規劃 = 職涯規劃?搞懂這3點,工作不再迷惘

工作 4 年,我換了 4 份工作。表面上看起來是「平均一年換一份」,但背後其實是很辛苦的掙扎。當身邊親友一個個進入「高大上」的公司或領著百萬年薪,我卻常陷入「自己是不是一事無成」的懷疑。
即便每份工作我都有做出不錯的成績,但沒有亮眼的頭銜、沒有穩定的高薪、也沒有真正喜歡的生活。

我最不喜歡的面試問題之一就是:「你的未來 3-5 年職涯規劃是什麼?」
雖然我知道這是想了解動機,但內心常想:「面試官自己真的知道未來的職涯規劃嗎?」

直到後來,我大量閱讀與研究,才逐漸理解——工作的本質沒有固定的意義,意義是我們透過生涯規劃賦予它的。

為什麼工作沒有意義?

工作的意義來自於個人的生涯規劃。
舉例來說,如果你需要生活費,工作對你而言就是「收入來源」,是否喜歡並不是首要考量;當你滿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後,就會開始思考「自我實現」,這時候才會想尋找有意義的工作。

因此,工作的意義本質上是你賦予的。當你的生涯規劃清楚,職涯規劃也會更有方向,你對工作的動機與行動力自然提升。

迷惘感從哪裡來?

迷惘來自於 自我認知與現實行動的落差
你想改變,但又害怕失敗,於是選擇停在原地。沒有行動時,對未知的恐懼就會加深,進而產生焦慮。
有時候選項太多,也會不確定哪個才是「正確的選擇」,於是陷入長時間思考卻沒有行動。

如何解決迷惘感?

1. 描繪理想生活,並認識自己

生涯規劃的第一步,就是清楚描繪自己理想的生活樣貌。
不論幾歲,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模糊的方向,重點是把它描繪清楚。

像我在科技大廠實習的兩個月,看見了未來做人資的日常:數十人等著一個部長的位置、薪水遲遲不漲,還可能在大庭廣眾下被喝斥。那一幕讓我非常衝擊,也確定那並不是我想要的人生。
於是我開始尋找「除了上班族以外,還有什麼選擇?」這是我勇敢跳脫社會框架的第一步。

經過幾年,我逐漸描繪出更清晰的理想生活:
一份能遠端的工作、月收至少六位數、住在有游泳池的住宅、能愜意地規劃一天、身邊有支持我的伴侶與朋友、父母健康並常來陪伴……即使有挫折與低潮,我知道我能克服。

有了這個畫面,我的職涯規劃就變得簡單許多:我要先找到能遠端且收入穩定的工作,這是第一步。

👉 問自己:什麼情境會讓你感到成就?什麼樣的工作環境能讓你有能量?這些答案能幫助你確立更貼近理想生活的職涯規劃。

2. 理解職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,並盤點資源

職涯規劃只是生涯規劃的一環,不需要放大到壓垮自己。
要做選擇時,除了技能、人脈、金錢、時間,還要考慮現實生活條件:哪些資源能支持你?哪些地方需要補強?

像有些人夢想進外商,但若現階段學歷或技能不足,就不妨先考慮「開放、有彈性」的團隊,逐步累積實力。

以我自己為例,過去做過數位行銷與網站相關的工作,我曾考慮前端工程師,因為可以遠端。但我很清楚自己若長時間只對著電腦,會覺得枯燥,所以這並不符合我的生涯規劃。

👉 不確定自己適不適合?很簡單,去試!網路上有大量免費資源與教學,實際操作過後,你就會更清楚這是否適合。

3. 劃出路徑(短中長期拆解)

生涯規劃需要時間軸,把長遠目標拆成階段性的職涯規劃。

我刪掉了前端工程師的選項後,選擇了剪輯師,因為現階段適合我。但我的長期目標是成為人生教練,甚至往心理諮商專業深耕。

因此我現在的路徑是:

  • 短期(1–2年):累積穩定收入與技能
  • 中期(3–5年):讓網站與個案經驗逐步穩定,並進修相關課程
  • 長期(10年):成立實體諮商所,舉辦工作坊,推廣「從生涯規劃出發的職涯規劃」理念

👉 記住,這張「地圖」不是死的,而是動態更新的指南。做了之後若發現不合適,隨時可以調整。沒有「錯誤選擇」,只有「更接近理想生活的選擇」。

結語

當你把 生涯規劃 的概念放進 職涯規劃 裡,你就不會再因為換工作而覺得沒有方向。每一次轉換都只是讓你更靠近理想生活的一步。

現在,花 10 分鐘寫下你理想生活的樣貌,然後問自己:現在的工作,有沒有幫助我走向那個生活?

👉加入官方LINE,領取理想生活表

liushanyu79
liushanyu79